12月9日,我校美术学院向图书馆慷慨捐赠该院“区域人文艺术研究与创作实践”学科团队成员们的科研成果系列专著《东坡的遗产:地方特色文化美术资源课程转化与实践》《茅茨土阶:鄂东民居的微观世界》等18册。此次捐赠不仅丰富了图书馆的馆藏资源,更彰显了美院教师对学术传承与文化分享的深厚爱心。
美术学院“区域人文艺术研究与创作实践”学科团队长期聚焦鄂东区域社会人文艺术发展的特色研究方向。从大别山振兴战略及新文科建设的需求,多角度持续跟踪、系统研究区域艺术与数字技术融合,致力于区域文化传承与创新,形成了大别山农耕文化传承与艺术人类学、数字艺术应用与创作研究等特色鲜明的研究领域。团队主动对接黄冈“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重要功能区”和“全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”的战略需求,围绕“全省一流、全国知名”的高水平师范大学建设目标,不断深化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特色创新,已建立起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的人才培养体系。
《东坡的遗产:地方特色文化美术资源课程转化与实践》:该书建构系统的美术课程体系,提炼出适合于学生学习,且具有文化教育价值的内容,展现黄州东坡文化的丰富内涵,为地方特色文化美术课程资源的深度开发提供路径与方法。
《茅茨土阶:鄂东民居的微观世界》:本书着眼鄂东民居建筑是非常自然的选择,分上下两篇,上篇主要宏观介绍鄂东民居建筑,下篇进入到鄂东建筑的微观世界,结合客观存在与形而上的思维,研究鄂东民居建筑的内核。
《新中国70年美术社团研究》:以“新中国70年美术社团”为研究对象,从历史学、社会学、艺术学角度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,探析新中国美术社团发展的历史逻辑与运行模式。
《铺首:晋、徽商居文化中的门饰艺术》:本书既记录了学者本人的研究成果,也向作者展示了遗落各地的传统古建筑,具有“丰富性与拓展性”。
《中国传统生态智慧》:本书探讨了以儒释道为支撑的生态伦理思想,作为内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,在传统的生态环境、社会结构、经济样态下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追问。
《孔子仁的美学意蕴》:本书共十章,内容包括:仁的内涵、为仁之方、仁的根本性、仁作为美和善的统一体、仁人作为仁之美的载体、仁的美感特征、仁的情感作为一种美感、仁之通向于自由等。
《恩施土家族传统聚落生态文化研究》:本书分为四章,主要内容包括︰恩施土家族传铳聚落概述、聚落建筑对生态环境的适应、聚落的场所精神与身体体验之美、聚落人文精神的和谐之美。
《艺术探索:跨学科视域中的多维对话》:精选了三十四篇三十二位学者的学术对话,体现了当时前沿的学术成果和学者的研究历程、研究心得。学术对话领域主要涉及戏剧、戏曲、音乐、民俗、艺术等,包括田野考察、非遗传承等话题,从跨学科的视野,介绍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和全局式的研究理路。
《文化探究:跨学科视域中的多元对话》:选取了30篇对跨学科视域下主编与各作者对文化的探讨,涉及的论题包括与其文化研究领域的各个方面。
捐赠仪式上,吴恒梅书记代表学校图书馆颁发了收藏证书。
美术学院领导、教授及图书馆负责人参加了此次捐赠仪式。
审核人:吴恒梅
(文:王后 图:王后 责编:图书馆办公室)